问题1. 口罩是怎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
口罩通过建立物理阻隔,切断病毒传播。
病毒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沉降后可附着在物体表面。飞沫中水分蒸发变成飞沫核,携带病毒可扩散至较远地方。
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毒携带者向外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降低佩戴者的吸入风险。
问题2. 佩戴口罩有哪些原则?
新冠状病毒流行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均需采取防护措施,并根据与患者接触的密切程度、从事工作方式,以及是否为老年人或儿童等易感人群确定被感染风险,采取适当防护。本次疫情应对中开展疫情现场处理和感染病人救治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是高风险的人群,要给予高等级防护并优先保障。公众不要过度防护,在现阶段口罩短缺的情况下,合理分配限资源,控制疫情蔓延和保护人民健康。
口罩是保护人们免受呼吸道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线,还要提倡不接触野生动物,建立病人和疑似者的管理系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清洁消毒习惯,场所通风,避免大量人群聚集等综合措施,远离病毒。
问题3. 口罩有哪些常见类型?有哪些使用建议?
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在选购时通过其标签和结构,确定其类型。以下列出具备不同防护作用的口罩。
使用注意:
1.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
2.老年人、儿童易感,且行为能力弱,要更加关注。
3.对于医用外科口罩,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http://www.nmpa.gov.cn),输入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查询。
问题4. 口罩使用中常见问题。
带呼气阀的口罩
呼气阀为呼气的单向气阀。如果佩戴者不携带病原,选择带呼气阀的口罩会更为舒适,可以使用;但感染者、疑似感染者、以及潜伏期内的密切接触者不可选择带呼气阀的口罩,以免污染环境,传染他人。
棉纱口罩、活性碳口罩
对本次疫情防控无作用。
颗粒物防护口罩
可以选用。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携带病毒的飞沫核以颗粒物在空气中存在,颗粒物防护口罩对其阻隔能力与医用防护口罩相当,可以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的自我防护。
孩子口罩使用
不建议孩子戴成人口罩,多数防护口罩产品可能无法与儿童脸部有效密合,而导致防护失效。建议选用符合GB2626-2006 KN95标准并标有儿童或青少年适用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产品,购买时要仔细检查口罩是否适合佩戴者的脸型。家长注意协助儿童佩戴和使用口罩。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问题5. 如何佩戴和摘取口罩?
口罩的佩戴和使用应依据产品说明书严格按规程进行,可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视频。
作为日常防护,公众如未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只需要在口罩脏污、损坏、有异味、或者阻力上升导致呼吸困难时更换口罩。佩戴和摘取口罩时应确保双手洁净,如计划重复使用,需将口罩存放在干燥、洁净的通风处、也可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
问题6. 口罩可以清洗、消毒吗?
普通口罩不能进行清洗、加热或消毒处理。清洗和消毒的方法通常会导致口罩的防护性能降低。对于全面或半面型防护面具,通常为可更换过滤元件,对这类呼吸器可依据产品使用说明进行清洗或消毒,但不允许清洗过滤元件。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一次性医用口罩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问题7、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疑似病人和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在公司内,用过的口罩按要求折叠后统一丢弃到指定废弃口罩收集点,公司将会在每个办公楼/车间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废弃口罩收集点。